聚焦模型建构赋能思维课堂——大连市小学科学主题系列化教研活动之二

来源: 大连教育学院 发布时间: 2024年6月14日17:15 浏览:

  为进一步研究“科学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的培养路径,6月11日,“大连市小学科学主题系列化教研活动之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在沙河口区刘家桥小学举行,来自全市各区市县科学教研员和百余名小学科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大连教育学院科学教研员隋晓红老师和王晶晶老师亲临现场指导。会议由隋老师主持,共安排了四个流程:观点分享、课例展示、教学点评和专业引领。
  活动伊始,由普兰店区教师进修学校科学教研员刘爱华老师作《关注模型建构教学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专题讲座。刘老师从认识模型及其分类、对模型建构的理解、模型建构教学的一般过程及教学策略几个方面展开交流,列举了大量生动的模型实例和具体教学课例,指出模型建构作为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贯穿于科学研究和科学学习的全过程,它对于学生科学学习和核心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作为科学教师要重视模型建构教学,充分了解其内涵特征,准确把握建模时机,精心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重视模型的自建与生成,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建模过程中透彻理解学科知识,习得探究技能,产生有效的思维进阶。
  本次活动以“建模”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为主题,推出了两节典型课例,两位老师都关注学生建模思维的培养,深入挖掘教材,带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开展探究,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核心概念的建构。普兰店区丰荣中心小学安月萍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拧螺丝的学问》一课。安老师以体验拧螺丝活动引入,从观察螺丝刀结构及功能入手,揭示轮轴概念,并通过两个问题情境引发探究需求,带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建构实物模型获取实验数据,通过类比、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方式,推理论证出轮轴省力的原理,并应用概念模型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验证假设,完善概念建构。瓦房店市新华小学孙福坤教师执教五年级下册《生物的启示》一课。孙老师从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情境入手,唤醒学生经验,随后通过四组人造物和自然物观察对比、探究蜂巢的结构优势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认识什么是仿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意识到“生活创造是受到生物的启示”。
  两节课例之后,瓦房店市科学教研员邹积鹏老师从如何培养模型建构思维的角度对两节课进行精彩点评,肯定了上课老师教学设计中的闪光点,并提出自己对两节课的理解和思考。邹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训练,在教学中一要聚焦要点,厘清结构,对模型原型的结构分析要精准到位;二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语言描述能力,将思维过程外显,同时要注重工程思维的训练。
  最后,市教研员隋晓红老师对全体教师进行了高位引领:指出科学教学过程需要凸显模型思维的发展,从问题识别、提出假设出发,设计创建模型,再经过测试检验,不断迭代优化,最后回归到模型的运用,让模型成为学生探究实践和交流研讨的重要支架,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促进知识的建构和发展。
  本次教研活动聚焦“模型建构”思维,引领老师们在学习中思考,在实践中探索,在交流中成长。我们全体科学教师将以此为契机,带着感悟与收获,继续潜心研究,不断探索,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真正让科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落到实处。
  

 

 

 

 

 

新闻作者:隋晓红
  新闻出处:小学研训中心
  摄影:河口区刘家桥小学

相关新闻:
Baidu
map